设计说明 文/林秀芬建筑师 本案是台北市资讯產业园区的最后一块拼图,全案以台北人的记忆 - 1号老树 - 為设计发想点,并以此為中心串联各广场及人行步道系统,与一期(光华商场)及二期(三创生活),成為台北市资讯產业的重要发展中心。全案採钢构造及单元式帷幕系统,在繁忙的八德资讯商圈,选用对週遭环境冲击最低,影响时间最短的施工方式。配置规划呼应自然与歷史,量体与老树近20m的退缩距离,除创造出本案与光华一期间市民的活动场域,也建构出生态环境的延续,不但将资讯產业推出了室外,也维繫了地方情感与记忆。 量体设计企图在立面造型呼应老树,创造出垂直深凹绿地及花园,并将深凹孤型花园的设计意象带入城市光廊中,3M的出簷雨遮,提供室内外之间的缓冲空间,并於夜间提供人行步道照明,串连各期基地,临三面计画道路侧提供了10M以上的退缩空间,结合现有人行步道,塑造出双排林荫的步行系统,填补了都市救灾及市民休憩的空间,树荫下的街道家具,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串联起生活的休閒便利性。 建筑立面运用了竖向条纹,代表了数位语言的”0”与”1”,白色的线条搭配轻巧的透明玻璃,白天,反射天空的蓝与建物深凹弧型的绿,融合週围也乎应最原始的发想,夜晚,藉由室内光条律动及光廊雨遮的圆形光斑,创造活泼但不失优雅的现代感,在不彰显量体的原则下,低调的白,融合特有的绿意氛围,使建筑物维持耐久及永续,却也不忘自身新的使命,也是设计者最真的初心。 Q:您从事室内设计多少年了?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您是怎么走上设计道路的,又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向今天的成功的呢? 从事建筑设计超过20年。 R:建筑设计是一门跨领域的专业, 从小家裡给我的养成教育, 一直是有文有武, 要能动能静, 就像建筑要有理性的分析, 有基本的数理概念, 但也要具备对生活对环境等柔性的感受能力, 最重要的是要能整合以上各面向并完整的表达, 这样多元多角度的领域与从小到大的经歷非常契合, 也促使我选择这门科进而踏入这门专业。 Q:设计是一种艺术,在创作过程中您是否遇到过灵感枯竭的窘境?您的灵感之源来自于哪里? R:设计过程经常会碰到瓶颈和思绪节枯竭的状况, 不论是动线规划上的合理性, 平面配置的效率, 外观立面元素的想法, 亦或是设计与结构或机电系统的整合面, 皆可能遇到冲突或停滞的状况。但透过不断的团队沟通, 资料的收集及案例参考, 设计不断经由激盪而演进, 最后成為理想的「Design Solution」。 Q:无论是业主还是设计师都希望有一个“好的设计”,您是如何评判作品是一个“好设计”的呢? R:“好的设计”在很多时候是主观的认定。 我认為好的建筑设计有以下几个要素: 在人行的尺度, 都市与天际线的尺度, 不造成视觉的冲击。 甲方能够顺利完成发包与施工, 并在完成后能容易维护管理。 使用者能够舒服的、自在的享受空间。 Q:设计来源于生活,您是怎么做到把生活的细节提取为设计灵感的?有哪些办法可以让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激情? R:诚如前面所叙述, 建筑设计的领域囊括多个面向,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那怕是一本书、一场艺术展览、一个座谈会、或是一次旅行, 都能激发一位建筑师(设计师)身心的感受, 进而激盪出新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