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曈是哥哥,灸哥是妹妹。 他们在客厅里拥有一个像奶酪一样的滑梯木屋,大人们在这里偶有涉足。 想象当世界正在谈论人类的政治和文明史,而从兄妹俩的木屋里一直飞出敞亮的、单纯的快乐。 童年的记忆被奶酪似的外壳包裹,甜着以后更漫长的人生,令人羡慕。 认识他们 周先生和欣妈,是无数慈爱父母中的一对,因为工作等原因,带着阿曈和灸哥搬过几次家,这一次,他们希望兄妹俩在家里能玩得开心,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辗转多家设计公司,一些方案出来并不合心意,俩人甚至忍不住上前指导修改,尴尬就此作罢。 直到遇到本期的设计师,在构思和想法说出之后(比如,把客厅变成一个好玩的地方),就吸引了俩人的注意。 设计师立马就会有一种说到你心坎上去的东西, 脑海中一瞬间就会呈现出孩子们在一个如此有意思的屋子里愉快玩耍、开心成长的画面。 —— 欣妈 现在,口头上的美好已经踏踏实实落地,并带来惊喜无数。 先来听听两个小朋友眼中家吧,当然,也可以称它为——男孩和女孩思维不同的起点 。 项目地址:中建大公馆 项目面积:130㎡ 项目设计:逅屋一舍 项目施工:逅屋一舍 摄影:orangeimages 二胎、滑滑梯,固然是这个家吸引人的标签,但最根本的,是设计师考虑了大人社交和童真世界接壤的过渡,融合所有家庭成员的需求,不是非此即彼的退让,这个设计最大的展现也在于此。 # 包容的客厅 设计师把客餐厅看做是一个长方体,用弧面让家更平和,滑梯是串联起客厅和餐厨的重要符号。 # 完备的餐厨体系 原有的厨房空间比较单一,把小阳台纳入使用之后,设计师用圆弧的切口围合出了餐厅部分,并且实现了中西厨、餐边柜的完备功能。 # 隐形收纳 家有“小恶魔”,物归原位和及时打扫这类事情暂时放一放,一个有序的收纳体系,会引导合适的行为习惯。 01. 涂满小羊皮色 奶酪滑梯的秘密通道 这个家的底色,是晕染着小羊皮感的艺术涂料。温润的肌理铺满,一座像奶酪一样的城堡拔地而起。 滑梯是这个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它一面通向温暖的客厅,一面向具有仪式感的餐厨区域递进,大人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以及彼此空间的保留、独立,被滑梯所引领。 这个客厅没有什么让人感觉很锐利的角出现,有一种很包容所有家庭成员的感觉。 ——周先生和欣妈 滑梯和灸哥的房间仅一墙之隔,布满圆洞的镂空设计,在趣味和轻盈感上拔得头筹。 如何进出,还得让这个地盘的主人带我们去探索它的秘密通道。
第1个线索: 找到衣柜旁边的圆洞 顺便认识下灸哥的房间,衣柜连接着攀爬架和书架,在深邃的颜色里开一个圆口,船舱里的的小水手正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第2个线索: 经过被软包修饰好的通道到达目的地 到达阿曈和灸哥的木屋,大人们在这里偶有涉足,想象当世界正在谈论人类的政治和文明史,而从兄妹俩的木屋里一直飞出敞亮的、单纯的快乐。 这个奶酪一样的小建筑,不仅为兄妹俩提供了专属领地,在生活里也更具有实用性。 滑梯下方的格子储物,收纳着随手可取的玩具和绘本;可容纳两人的圆洞,给百无聊赖的小朋友新的探索动力。
02. 被弯曲的墙体 完备的餐厨体系 正如屋主所说,空间内的圆弧抹平了家的棱角,一种更直接的包容感扑面而来。 滑梯旁的洗手台,墙面向内借用了房间的面积,洁白的小砖借用弧的张力,打造了简洁有力的清洁区域。 从清洁区望向另一面的弧,餐厅准备好出场 两个弧形门洞,分管着中厨和西厨的领域,餐桌旁一台冰箱正和一列餐边柜(水吧台)并排站立。功能紧凑,视野却很开阔,这个餐厨区域干净明了。 一盏垂下的灯,聚拢一家人的温暖和欢笑,饭热菜香。 03. 没有绝对的大人 也不单单是孩子们的乐园 滑梯的另一端,并不是传统的客厅布局,主沙发和单椅,让空间的疆域收放自如。 投影幕布+进门处的悬空鞋柜,一条水泥台面贯穿其中,这就是电视背景的总和,大面积的留白,为以后斑斓的生活留下补充的余地。 在这个家里,客厅和滑梯是一种很奇妙的组合,我们看不到绝对的成人边界,也没有被童话故事所羁绊,设计师很好地处理了两个世界的融合、过渡。 客厅的氛围适合交谈和放松,圆形的地毯圈出温柔的一角,窝进云朵般蓬松的沙发里,在时光的缝隙中悠然度过。 借助墙壁而做的壁龛式书架,赋予这个角落更凝聚的力量,随手可取的物件,以及插座的布置,使这里美且使用。 无主灯设计之下,温暖的氛围光源将视线引向主卧的方向。 卫生间采用长虹玻璃,不阻隔光线 一个套间,床尾和进门处的衣柜悄然储物,默默美丽。
一个争议 这家在发布预告的时候,一个争议出现的最频繁,它像父母在我们耳边唠叨一样语重心长:滑梯能滑多久,等孩子大了它还有什么用?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其实我们要先回答父母和子女的关系。 在近些年里育儿浪潮来袭,或者说是中国的父母终于愿意放下身份的权威跟孩子平等相处,在居住空间上,问题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儿童房是谁在住? 孩子有没有居住诉求? 放弃大人的社交,堆满孩子的玩具? 还是勒令小朋友早早学会打扫房间,一尘不染? 父母可以给予孩子很多的爱,但没法代替孩子的思考,眼下的快乐和需求是真实存在的,而至于有用无用, 有两个人可以回答—— 一个是本案的设计师 一个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 一个房子我们会住多久 20年?还是30年? 现代人是流动的,就算是住到30年,对于孩子来说,那至少是有3分之一的时间是童年住在这。 将来我们的孩子面对的社会压力只会比我们这代更大,在他们得成长岁月里快乐的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贵。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藉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並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 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著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纪伯伦 争议喧嚣,但望向孩子们的爱不变。 有了他们以后,我们都愿意做那把稳定的弓。 永远稳定。 两三首音乐的时间,一餐饭的千滋百味,都随着音符散落到家的各个角落。 -END- 本文由城市建造家供稿,原创作品来源“逅屋一舍室内设计”,转载请联系授权!
|